龙岗同乐主力学校
 
  教育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正文
科学信息技术备课组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7-09-19 19:08   审核人:

科学信息技术备课组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2017年9月19日,主力学校科学信息技术备课组在科学实验室举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活动,本次备课活动主备人林伟东老师就所任教的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动物》进行了分析说明。

林伟东老师就本单元内容地位以及核心概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本单元是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过程与方法。对学生来说,喜爱动物之情是与生俱来的。秋天是动物活动频繁的季节,也是观察研究动物的好时机。学生们在观察大树、观察各种植物的时候,已经留意到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并且被一些动物的活动所吸引;关于动物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已经提出。科学教学内容也就从植物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研究。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仍然是生命体的基本特征。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尽管有植物单元的影响,但平时更主要的来自于对动物的认识,学生往往从自己所饲养的小动物的生老病死的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可贵,显现出对生命的关切之情。本单元所涉及的生命体的特征主要是:

1.生命体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命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生命体都有应激性;

4.生命体都有生长、发育与生殖现象;

5.生命体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备课组各成员在认真阅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后教材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以及建议:

苏金来老师表示,观察研究动物的活动是从“寻访小动物”开始的。我们期望学生能找到多种小动物,并对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发生兴趣。通常情况下,这种兴趣将激起学生自发的观察认识活动。这正是“寻访小动物”所希望达到和能够达到的目的。但在学生发现了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情不自禁地、兴致勃勃地观察起来的时候,我们科学课的教学,我们科学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学生又希望教师做些什么呢?

在老师们的探讨下,我们发现,学生希望他们的“观察研究活动”得到肯定,得到鼓励,得到指导,得到帮助。而这正是动物单元中第2课至第6课“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等教学内容所希望完成的任务:以科学课观察研究活动的名义使学生的一系列活动得到首肯、并加以鼓励;以对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的一系列观察活动经历,在观察内容的发现和开掘,观察方法的思考和改进,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等方面,对学生在课外、校外的自发观察认识活动施加积极的影响,尝试初步的指导。

同时,经过对一个个动物个体的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多样性,这四种动物,有陆地动物、水生动物,有软体动物、昆虫、鱼类和环节动物,通过对各种不同的动物的观察研究,让学生逐步形成对生命体特征的认识。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尝试着把具体的经验上升到普遍的认识,形成他们对动物共同特征的概括和理解,同时促进学生对生命体基本特征的理解。

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继续利用画图的方式描述所观察到的动物形态,继续用维恩图这种工具概括动物之间的相同和不同,直至找出动物的共同特点。

张檀和张家玲老师表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还要要求学生尝试饲养小动物,这将加深学生对动物生活特性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

陈伟平老师提出了由于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可能寻找不到足够的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建议林伟东根据深圳的自然条件为学生确定其他的观察对象,只要能够方便学生亲近和观察小动物,在教学目标方面遵循教科书的总体设计,这些改进都是合理的。

通过老师们的共同研讨,整理清楚了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建议,让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高效,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圆满完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