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烟尘书香近,异乡耕耘报国情。用人生几十分之一的时间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虽困难再大,值!”2018年3月18日上午,带着火一样的豪情和执着的教育精神,我校胡正老师作为深圳市第二批“组团式”援藏教师之一,怀揣着梦想,从平均海拔不到100米的鹏城,攀向平均海拔3000米的雪域高原,将我校“善行”文化传递到林芝市巴宜区中学,再创深圳教育援藏的精彩。
缺氧不能缺精神,海拔高工作标准更要高!
——题记
“痛”并快乐着
初到林芝,一切陌生得让人产生了一种茫然感,甚至连呼吸都要试着去学习: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走路太快感觉吃力,爬两层楼梯就要歇一会,就连吃饭都不能太急;由于空气干燥,每天早上起来鼻腔里都是血块;到了晚上,要么睡不着,要么半夜醒来……为尽快适应环境,我到校第三天就开始锻炼,每天早晚在操场慢跑,逐渐适应了这里特殊的工作生活环境。
委以重任 不负委托
到林芝市巴宜区中学的第二天,学校委以重任,把七年级的重点班交给我来管理。我感谢学校对我的充分信任,接手七(7)班班主任工作,虽受宠若惊,但也倍感压力。语言不通是我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这里很多家长不懂汉语,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请学生和藏族老师当翻译。不断克服困难的同时,我通过书籍、网络、请教老教师等方式,努力提高自己管理班级的能力,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和家长的沟通,尽快熟悉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

爱与被爱 共筑家园
文化可以相通,爱与被爱可以感受。带着学校的“善行”文化与教育理念来到这里,我想,带好一个班级,首先是要“勤”。进藏以来,我每天坚持早上6:30起床,监督学生早自习、晨跑和打扫卫生;每天放弃午休时间,监督学生在中午1:30—2:10进行阅读,2:20—3:00进行午休;每天和学生一起在卫生区值日,手把手教他们如何做清洁;每节课间,我都到班级去检查、督促学生的卫生情况;每天晚上深入到学生宿舍,督促他们收拾内务,刷牙洗脚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班级的午休纪律、卫生区卫生、宿舍卫生状况等都有了明显改善。
带好一个班级,也要“严”。我不定时进班查看班级、熟悉学生,同时,大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组织建立新的班委会,放权给班委成员。我告诉学生们:只要老师不在班级,班长全权负责,其他班干部配合,管理好班级事务。我时时跟踪,发现他们管理上的不足就及时纠正。如今班级已形成了良好的班风。
带好一个班级,关键要“爱”。在对学生严格要求的同时,我特别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他们的生活冷暖。学生达珍头痛严重,家长外出挖虫草不在家,于是我亲自送学生达珍到医院看病。我从没有怨言,因为在这里我就是他们的家长。
带好一个班级,还要“有耐心”。对待后进生,并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就会起作用的。在接手班主任工作后,我发现我们班学生四朗卓嘎上次期末考试倒数第一名,于是我特别关注她。我主动找她谈话,不断鼓励她、引导她、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她……终于,在本学期第一次月考中,四朗卓嘎在班级进步了7名!我感到十分欣慰。
经过一番努力,我带领的班级班风班貌、学生的纪律卫生、仪表举止等都有了很大进步。在三月份学校组织的跳绳比赛中,我班学生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在四月份的月考中,我所带的七(7)班成绩首次超过另一个重点班,成为全年级总平均分第一的班级;在五月份“四讲四爱”主题板报评比比赛中,我班在全校22个班级获得全校第一名……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与孩子们共筑了一个“家”,并且每一个人都为了这个“家”一直努力着。
教育教研 辐射带动
作为一名援藏教师,我要求自己不仅要做好本职的教学工作,而且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带动全校的体育教研工作。于是,我给全校的体育教师们上示范课,并积极参加市教育体育局组织的首届体育教学观摩会,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传递到各县市偏远地区,和当地老师谈体育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和他们一起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不忘初心,情系雪域高原。虽然援藏的每一天都很辛苦,但也很充实。我要把同乐主力学校“善行”文化继续传递下去,用诚心去开启每扇心灵之窗,用爱心去关注每一位莘莘学子,用忠心去对待藏区的教育事业,用决心去创造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教育教学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