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促进与结对帮扶学校的交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10月26日上午,同乐主力学校初中语文科组前往凯瑞特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此次活动中,两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论语十二章》的不同精彩。
首先是凯瑞特学校的梁福然老师,为我们带来了《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的讲授。梁老师先带领同学们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然后通过检查作业环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选一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由此巧妙地引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关于论语选文的“主题阅读”。紧接着,他让学生围绕“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展开讨论并进行归类。并进一步通过拓展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用《论语》的章节完成拓展材料,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学习和生活上的启示。

梁老师的教学环节完整,脉络清晰,层层递进,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指导明确具体,而且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同乐主力学校的邓艳玲老师在七(3)班讲授了《论语十二章》的第一课时。由于是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容易囿于形式,但邓老师富有创新的设计让课堂变得十分不同。尤其是文言文教学中“疏通文意”环节。邓老师从选文的第一章入手,从孔子的“学习”之乐,到孔子的“有朋”之乐,最后升华到孔子的“君子”之乐,这就让“疏通文意”变得简洁明了。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被动的对课文进行机械翻译,而是愿意主动地对课文进行解读和归类。

不仅如此,邓老师还很擅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例如,邓老师对第一个举手的女生说:“老师很喜欢你的笑容”,用鼓励性的语言拉近师与生的距离,让整个课堂变得更加轻松和活跃。

虽然两位老师上课的切入点不同,梁老师以同学们的“座右铭”为切入点勾连全文,用“读——译——解——拓——联”的方式串联课堂;邓老师以孔子的“乐”为切入点,由点及面,让课文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两节课堂的呈现都十分精彩,非常出色地达成了各自设定的教学目标。

此次活动促进了两校在教研上的沟通与交流,给老师们带来了教学上的新启发。通过现场的交流研讨,老师们均表示获益匪浅,期望两校在未来更多的互动交流中,可以有更大的收获与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