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同乐主力学校
 
  心理疏导
当前位置: 首页->教育教学->心海导航->心理疏导->正文
学生学习焦虑的探析与自我调试
2017-09-22 14:12   审核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焦虑是由疑问引起的,学习中的疑问引起焦虑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据调查,学生中存在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占有很大比例。高中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习焦虑心理。有些学生一进课堂就头疼、一做试题就紧张,更害怕考试,出现高原现象,平时成绩高,正式考试成绩怎么都提高不了。学习过程难免有疑问,对疑问的过于紧张而产生的焦虑,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很大影响,学习变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

焦虑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一些特殊疑问而产生的正常心理反应,只是每个人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或程度不同。只有当焦虑原因不存在或不明显,焦虑症状很突出而其他症状不突出,焦虑的持续时间及程度均超过一定的范围,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才可以认为患了焦虑症,学生的学习焦虑情绪主要是情境性的暂时焦虑,即学生认为很重要的事情即将发生的焦虑,如考试前的紧张、开学前的担心、作业检查前的不安等。这种担心考试成绩不好、开学前对学习的信心不足、作业检查时怕教师批评的紧张等都是学习焦虑的表现。

焦虑对学习产生诸多不良影响,影响正常的水平发挥。不同程度引起学生的烦躁不安、心神不定、心慌头昏,甚至使学生一见书本、一进课堂就感到头痛心慌。学习焦虑是因学习而产生,又反过来影响学习的过程和成绩。有过分的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害怕学习,对学习有畏难情绪,对学习有厌烦心理而不愿意去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放弃。据调查,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大多数是学习中等生,他们一方面担心学习成绩不好而不能满足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又因焦虑心理而无法去克服困难,中等生因与优等生的差距而焦虑,担心学习成绩下降被人瞧不起产生急躁情绪。少数优等生也会因为成绩不领先而产生焦虑心理,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对考分患得患失,忽视能力的培养,总担心如果考不好老师和同学怎么看,家长又会如何看,其结果是越急越学不好。过分的学习焦虑对学习过程和成绩的影响是直接的,不仅影响着学习过程,导致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且影响着学生原有水平的发挥。由于紧张心理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错误,不能静心学习和考试,使本来能学好却学不好,会做的题因紧张做不出,影响了考试的成绩。

焦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学习焦虑形成的不良性格和学习生活习惯,使他们在集体中不能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自卑心理、恐惧情绪使他们远离集体,总担心别人瞧不起他,在各种集体活动中更多地表现出冲动、急躁,对各种活动缺乏信心和兴趣,不善交际、经不起挫折、狭隘猜疑、胆小怕事,这种不良的学习心理逐渐形成心理障碍并影响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制约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学习焦虑心理的防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学生的焦虑表现为现实性的焦虑,是由环境中真实地、客观的危险来源产生的,同时也是最容易降低的焦虑。因此也是容易调节的,学生应学会积极的自我调节。

第一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习焦虑从外部来看是由沉重的学习负担造成心理压力而产生的,从内部来看与个人的性格和心理素质有关。学生在学习中应该注意自己个性品质的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抗挫承受能力,正确对待困难,通过集体活动和各种途径发挥自己的长处,克服自卑惑,树立自信心。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克服都会遭到重重阻力,学生要从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地去培养良好习惯。如对作业的紧张、考前的焦虑等,考前进行放松训练,强迫考前简单活动,或强迫学生考前听或讲一个笑话故事以减轻紧张感,考后不去和别人对分数,只看错在什么地方等,久而久之就会克服紧张心理,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虑程度。

第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有学习焦虑心理的学生一般都缺乏自信心,有自卑心理,总担心不如别人,被别人瞧不起而产生心理压力。有许多女生自尊心很强,很要“面子”,也会担心考不好而产生焦虑心理。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是防治学习焦虑心理的重要手段。正确认识考试只是一种检测的手段,由于学习的内容和考试内容总是存在差异性,考试失误是正常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和作业中的失误,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可以使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特别是让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要多看到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功,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功。 树立自信心还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有些人总担心别人说自己不行,疑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障碍。据心理学家调查,在中学阶段同学中互相瞧不起的只占极小的比例,大多数是自己的疑心造成的。要引导学习焦虑的学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学会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不要多考虑别人的评价,减少多疑心理,注重自己学习的充实。

第三注意学习方法,加强学习心理培养。学生产生学习焦虑心理的直接原因是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考试成绩不理想出现心理压力而形成焦虑情绪。克服学习焦虑心理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去让学生感到学习成功的愉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大多数属于学习方法问题,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过度紧张不仅不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反而会降低学习效率和效果。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劳逸结合,注意学习效率,当情绪很好并有一定兴趣时,学习效率就好。而出现急躁情绪,对学习有厌倦情绪时去强迫学习,就会事倍功半,甚至没有学习效果。应当注重学习方法的改进,合理去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应有张有弛,不能不顾生理节律去熬夜,煞费功夫。

第四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精神分析理论认为自我应用防御机制来保护个体不受焦虑侵袭,对防御机制的运用表明自我的减弱---这一状态可能是轻微的,暂时的,也可能是严重的,持续的。根据这一理论,学生应学会自我防御和调节,遇到挫折、压力、疲劳、紧张或烦恼会使人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又反过来影响心理。心理和心境是互为前提的,互相影响的。要防治学习焦虑心理,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经常处于愉快、舒坦、恬静、欢乐的心境之中。简单的方法有:

(1) 活动调节法。当心境不好时不要强迫去看书学习或做作业,可以到室外去参加一些体育活动,跑一跑、跳一跳、打打球或做做操,放松一下自己,也可以散散步,看看景色,陶冶心情。

(2) 音乐调节法。在学习感到疲劳或感到困难时听听音乐,比如抒情音乐《高山流水》、精神振奋曲《娱乐升平》、解除郁闷曲《苏格兰第三交响曲》等,听这些轻松欢快的音乐可以使人心境舒畅,感到轻松,精神亢奋。

(3)睡眠调节法。学习疲倦或紧张时,不妨到床上或趴在桌上睡一会儿,让大脑放松一下,转移一下思路,可以恢复体力和改善心境。

(4)自信调节法,树立“我能行”的自信意识,面对疑问,质疑而进。

(5)心理迁移法,自我满足,面对自己的成绩,看看别的同学,不是也一样吗,这样迁移焦虑情绪,降低焦虑程度,从心理上自我放松,有屡败屡战之精神。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高学生的学习焦虑现象越来越多,在国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当注意自身素质培养,发展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闭窗口